贫困户茅台事件反转再反转-本来心知肚明现在越描越黑
只要是让你充钱的100%都是骗子,切记不要充1分钱!
山东青岛市官员近日在慰问“贫困户”时穿帮,网民发现“贫困户”家藏奢侈品,并指其子女有官方背景。随后官方多次“辟谣”,但内容前后矛盾。
有评论文章认为,官方调查结论是“自欺欺人”,他们知道“唇亡齿寒”,尽量扼杀此事件的负面影响,以维护同伴。
2月3日,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办事处发布微信文章《春节走访困难户浓浓温情暖人心》。文中提到,棘洪滩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、包社区干部分赴各社区走访困难户,并送去慰问品。
文章发出后,其中的一张配图遭到网民质疑,该图左上角的柜子上赫然摆放着茅台和五粮液等高档酒。有人指,街道办慰问的困难户名不副实,还有人认为这其中涉嫌扶贫腐败问题。
为平息民愤,当地政府先后做了四次回应,结果舆情非但没有平息,反而越来越发酵。
官方在首次回应时声称,该困难户“符合困难家庭条件,目前居住在社区建设的解困房中”。但网民质疑,这家的茶叶盒也是高档的,高档酒与高档茶还是互相应和的。
于是,官方做了第二次回应,声称“茶叶盒里装的并非茶叶,而是闲置杂物”。而网络舆论对这个回应并不买账。
官方又做了第三次回应,声称“城阳区纪委监委和区民政局已于2月4日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,调查结果将尽快对社会公布”。
紧接着,官方第四个回应来了。不过网民发现,官方第四次通报的内容与之前通报内容自相矛盾。
青岛市城阳区在2月5日发布的通报中称,“棘洪滩街道北万社区居民杜某某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不是低保对象,不是特困供养人员,而是临时走访的慰问对象”。而此前官方声称,该困难户“符合困难家庭条件”。
城阳区官方通报还提到,杜某某和其妻于某某没有固定住处,目前暂住大女儿家,网上图片系两位老人的大女儿家。而此前官方声称,该困难户“目前居住在社区建设的解困房中”。
针对网民质疑的图片中摆放的高档酒具等,官方的解释是:图片中的茅台和五粮液是于某某从亲戚家宴会上带回的空瓶;冻顶乌龙茶叶手提袋系其亲戚带来的;电视为普通电视;疑似的跑步机是儿童手推车;疑似海参是山楂干;疑似葛根粉是三七粉;钟表是石英表;兰花是普通墨兰。
图片
而中纪委监委网站、《人民日报》和新华社等官方网站先后发文,为当地政府“洗地”。
新华社文章声称,当地没有“玩文字游戏”,扛住了网友“福尔摩斯式质疑”,该文还引述“此前上海浦东一困难户家里出现双开门冰箱”事件,指这些贫困户并非“家徒四壁”,来证明当地“经济水平提高了”。
此外,五毛、水军也对官方解释随声附和,有人还反驳质疑者:“贫困户偶然喝过茅台,有个茅台瓶子又有什么意外呢?”
不过,对于官方所谓的空酒瓶之说,多位网民发表科普常识:系着红飘带的茅台是没启封的,茅台开封后飘带脱落,并且无法复原。官方所谓的“捡到系着红飘带的茅台空酒瓶”是不可能的。
凯迪网络5日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,该文称,看完本次调查结论,和上次科技部对院士论文造假的调查结论一样,给人的第一感觉依然是“掩耳盗铃”、“自欺欺人”。不管说破还是不说破,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其实知道自己在撒谎,大众也知道街道办在撒谎。该事件的调查人员都是相关部门的人员,他们都知道“唇亡齿寒”、“兔死狐悲”、“物伤其类”的道理,他们肯定会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尽量扼杀此事件的负面影响,以维护相关部门工作的“神圣”。
文章还提到,相关部门犯了错,他们绝对不会主动承认,他们一定会千方百计掩盖真相,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外一个谎言,直到实在掩盖不住了,才勉勉强强、虚情假意、轻描淡写地承认一下“工作失误”或者“临时工干的”!
不管你信不信,反正通报是这么写的。“巧合”貌似很多,集中在一张照片上的所有“疑似”,都被解释为“不是你想的那样”,让虎视眈眈觉得抓到“实锤”的网民一时无法消化。觉得好像不对劲,却又说不清哪里不对。现实中确有茅台空瓶,也常有这种手提袋啊,把山楂干看成海参也是会有的,但这些“疑似”扎堆在一张照片上,又是被“逼问”出来的,可能需要后续更多的回应才能消除质疑。
不要怕“老不信”和“说不清”,只要确实是真的,没有身份造假和核查不严,也经过正当程序,没什么说不清的,是能够经得起这种“巧合”扎堆,也能经得起质疑的考验。
我看有不少网友评论说,这暴露了该街道相关干部缺乏传播素养,这种疑点重重、槽点很多的照片,怎么能拿出来这样传播呢?太急于传播所谓“送温暖”的正面形象,忽略了照片上的问题,忽略了舆论可能的质疑点,以后写这种新闻发这种照片时一定要多长个心眼。我也认为干部应该提高媒介和传播素养,不能沉浸在自己的视角中而翻车成为低级红或高级黑,但这个事件关键问题不在“传播素养”,而在真假。
如果相关调查说的是真的,确实是需要救助和关怀的困难群众,那些“疑似”真的“都不是网民想的那样”,都是误解,则发那张照片并没有什么问题,把误解说清楚就行了。虽然耗费一番口舌和争论,但黑的不能说成白的,终究是能澄清的,不会损害公信力。如果是假的,说谎了,照片确实暴露了问题,后续解释是用多个谎言遮盖一个谎言,那岂是简单的传播素养问题?那是严重的造假问题,是违法和腐败。
类似事件中,损害公信力的从来不是“低传播素养”,而是造假和腐败,是假丑恶经不起质疑。我们看看这些事件,最终让人翻车的到底是什么?陕西的杨达才,作为安监局长指控车祸救援,竟然被拍到在救援现场“笑”——好像是“传播素养”,不该在车祸现场有那种表情,但最终让他落马的不是“表情管理问题”,而是腐败问题。“九五至尊”周久耕,他的教训是“不应该在媒体视野中抽九五至尊”吗?不是,导致他落马的是腐败问题,经不起上头条之后的全民深扒。著名的严书记,让他落马的是他在女儿家长群中嚣张的前妻吗?教训是“管好前妻别在家长群乱说”吗?不是,是他自己的腐败问题,经不起舆论的聚焦。
困难户家中疑似摆茅台,这件事的教训,也不是什么“别让茅台瓶子出现在送温暖的新闻传播中”,无关茅台瓶子、五粮液瓶子、高档乌龙茶叶手提袋,而在于,送温暖的对象是不是真的是“困难户”,这种困难户是否经过程序认定,是否经得起舆论质疑。如果真的是,也经得起质疑,发那样的照片并没啥问题,真金不怕火炼,真相不怕质疑,真困难经得起各种“疑似”的拷问。深刻汲取的教训,不是“下一次拍这种照片时回避可能引起质疑的物品”,而是“确保真是一个困难户”。
还是那句话,无论如何别说谎,公众最反感的是说谎和腐败。不说谎是根本和底线,是真的总能说清,自己说了没人信,邻居、媒体、公示程序、上级调查等第三方说的,终能还原事实让人信。如果有问题,即使茅台瓶没通过照片暴露,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暴露;如果是真的,一个茅台瓶子,空的就是空的,天塌不下来。传播素养,媒介素养,新闻素养,不管啥素养,都是建立在真相基础上。真正的翻车不是引发质疑,而是造假被打出原形。
上一篇:想问下电信办的宽带送的电视机顶盒 连电视上才720p
下一篇:京东运费券,随便领了